1865618909

400-886-5719
首页  > 新闻资讯 > 项目标准

食用调和油最新检测标准(附检测方法)

来源:企检网 时间:2025-04-02 浏览:20

问:食用调和油检测有哪些标准?调和油检测方法是什么?如何检测调和油质量?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植物油》

2. GB/T 17377-2008《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3. GB 5009.1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4. 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5. GB 5009.2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食用调和油最新检测标准(附检测方法)

二、标准内容

一、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植物油》

该标准规定了食用植物油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等。其中明确要求调和油必须标注各种植物油的比例,酸价不得超过3mg/g,过氧化值不得超过0.25g/100g。标准还规定了铅、总砷等重金属限量指标,苯并芘不得超过10μg/kg,黄曲霉毒素B1不得超过10μg/kg。

二、GB/T 17377-2008《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动植物油脂中脂肪酸组成的方法。标准要求使用极性毛细管色谱柱(如CP-Sil 88),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40℃,以4℃/min升至240℃),检测器温度260℃,进样口温度250℃。标准还提供了37种脂肪酸甲酯的保留时间数据,用于定性分析。

三、GB 5009.1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标准要求样品需经过皂化和甲酯化处理,使用内标法(常用C11:0或C13:0甲酯作为内标)进行定量分析。标准详细列出了37种脂肪酸的校正因子,并规定相对偏差不得超过10%。对于调和油检测,特别强调必须测定C14:0至C24:1等主要脂肪酸含量。

四、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酸价的两种测定方法:冷溶剂法和热乙醇法。对于调和油检测,通常采用冷溶剂法,使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为pH8.3。标准要求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酸价超过3mg/g表明油脂已明显酸败。

五、GB 5009.2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碘量测定法。方法原理是利用油脂中的过氧化物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标准详细规定了试剂配制、样品处理和滴定条件,要求滴定过程避光进行,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不得超过0.1mL。过氧化值超过0.25g/100g表明油脂已开始氧化变质。

三、检测方法

食用调和油检测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法、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技术。气相色谱仪(配备FID检测器)是测定脂肪酸组成的核心设备,需定期用标准品校准。滴定装置(包括自动滴定仪)用于酸价和过氧化值测定,要求使用经过检定的玻璃量具。第三方检测机构通常按照以下流程操作:样品均质化→脂肪酸甲酯化→GC分析→酸价/过氧化值测定→数据审核→报告出具。

检测过程需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实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不超过70%。样品前处理要求在通风橱中进行,避免光照和高温。气相色谱分析时,每10个样品需插入标准品进行系统适用性检查,保留时间偏差不得超过±0.05min。第三方检测机构必须通过CMA认证,检测人员需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确保检测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检测报告应包含所有必检项目数据、检测方法依据、仪器型号及检测条件等信息。对于不符合GB 2716-2018标准的产品,需进行复检确认,复检仍不合格则应判定为不合格产品。企业委托检测时,应提供完整的样品信息,包括生产日期、配料比例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阅读剩余 50%
10分钟响应  一对一服务   方便快捷

企检网400-886-5719

企检网1865618909

检测报告查询
企检网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检网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检网
企检网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