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酱中的添加剂检测标准如何规定?
来源:企检网 时间:2025-04-03 浏览:10
问:黄豆酱添加剂检测有哪些国家标准?黄豆酱食品安全标准是什么?如何检测黄豆酱中的防腐剂?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271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酿造酱》
2.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3. GB 5009.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4. GB 5009.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5. 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二、标准内容
一、GB 271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酿造酱》
该标准规定了酿造酱(包括黄豆酱)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及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其中明确规定黄豆酱中铅含量不得超过1.0mg/kg,总砷不得超过0.5mg/kg。微生物限量方面,大肠菌群需符合n=5,c=2,m=10,M=100(CFU/g)的要求。标准还规定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黄豆酱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及最大使用量。苯甲酸及其钠盐最大使用量为0.5g/kg;山梨酸及其钾盐最大使用量为0.5g/kg;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最大使用量为0.3g/kg。甜味剂方面,糖精钠最大使用量为0.15g/kg,三氯蔗糖为0.25g/kg。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检测时必须严格参照这些限量标准。
三、GB 5009.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该标准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豆酱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具体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超声提取,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mol/L乙酸铵溶液(5:95),检测波长230nm。方法检出限为苯甲酸0.5mg/kg、山梨酸0.5mg/kg、糖精钠0.2mg/kg。
四、GB 5009.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标准规定了黄豆酱中8种合成着色剂(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等)的检测方法。采用聚酰胺吸附法或液液分配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流动相A为0.02mol/L乙酸铵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方法定量限为0.5mg/kg。
五、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该标准规定了黄豆酱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样品需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倾注平板计数法测定,培养条件为36±1℃培养48±2h。标准要求每批次检测需做3个连续十倍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行。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才可用于计数。
三、检测方法
黄豆酱添加剂检测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流程包括:样品制备→提取→净化→浓缩→仪器分析→数据处理。常用仪器设备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紫外检测器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天平(0.1mg)、超声波提取器、离心机(≥4000r/min)、氮吹仪等。样品前处理是关键环节,需确保添加剂的充分提取同时去除基质干扰。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方法,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方法验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方面,每批次检测需带试剂空白、基质加标样品和标准物质,回收率应控制在80%-120%之间。
